【合理膳食】“長胎不長肉”,你得會巧吃油!
很多孕婦因體重增加過快,就診于營養門診,會訴苦道:“醫生,我平時吃得不多呀,也不加餐,怕血糖高連水果也吃得少,飯也吃得少,不知道為啥還是猛長?”可仔細詢問,發現這些孕婦平時家里基本都是干煸、油炸、紅燒等耗油的烹調方式,油幾乎是把菜淹沒;肉沒吃,盡是喝各種肉湯、雞湯、鴿子湯,看電視的時候就會嗑上半斤瓜子等。
殊不知,就是這些孕婦自己認為不起眼的烹調用油、湯里的油、堅果零食點心中的油在媽媽們享受美味同時,默默地燃燒著,產生著能量,超過了孕婦自身及寶寶的需求,就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自然體重就飆升了。
為什么油脂攝入過多,體重增加更快?
油脂的脂肪含量是99.9%,每1g脂肪提供能量9kcal,而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系數為4kcal,所以油脂是生活中熱量最高的食物了,沒有之一。200g水果=2個核桃=500g蔬菜=1勺油(10g=90kcal能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孕早期一般能量推薦為1800kcal,全部換算成油脂,也僅需20勺油,想象一頓火鍋中一碗油碟能量可能就占到全天能量的一半,所以體重飆升理所當然的事情。
攝入多少油脂合適?
油脂是人體必須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重要來源,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攝入過多會使體重增加過快,導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慢病風險。因此掌握科學用油的相關知識不僅能讓孕媽媽獲取充足的營養以滿足自身及寶寶需求,同時還能長胎不長肥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調用油量不超過25~30克,即2-3小平勺油。即使是對于需要增加總能量的特殊人群——孕婦和乳母來說,脂肪的供能比同樣要求占總能量的30%以下。
怎么樣選擇烹調用油?
目前市面上的油脂琳瑯滿目,種類繁多,到底如何挑選食用才能更健康呢?各種油的主要差別,除了風味之外,主要是脂肪酸的種類和比例之間的差異,按照這些特點,可以把常用油脂分為以下幾類:
1、高油酸型 推薦等級:★★★★★
代表油脂:橄欖油和茶籽油。昂貴的杏仁油、牛油果油也屬于這一類。
特點:單不飽和脂肪酸特別多,油酸特別豐富,但維生素E含量不高;放在冰箱里不凝固,耐熱性較好。食用富含油酸的油,有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
小貼士: 高級初榨橄欖油(淡綠色且散發橄欖清香)最好用于涼拌或做湯,而一般橄欖油用來炒菜、燉菜均可。國產茶籽油炒菜、涼拌都行,購買時優先選擇壓榨產品,質量更好。
2、均衡型 推薦等級:★★★★
代表油脂:花生油、米糠油(稻米油)和低芥酸菜籽油。 芝麻油也大致可以歸于這一類。
特點:所含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類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較平衡。壓榨生產的花生油香氣濃郁,富含維生素E、胡蘿卜素營養成分。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氣,富含維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有益于預防心血管病。
小貼士:這類植物油耐熱性不錯,適合炒菜。購買花生油時,最好挑選大品牌的產品。因為花生容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且這種毒素容易溶于油脂,劣質花生油存在風險。通過傳統壓榨法生產的芝麻油,在香氣和營養價值上更好,適合涼拌、蘸料或做湯。
3、高亞油酸型 推薦等級:★★★
代表油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紅花油、小麥胚芽油等。
特點:多不飽和脂肪酸特別高,亞油酸特別豐富,難以凝固,耐熱性較差。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維生素E。相比之下,壓榨型葵花籽油更值得推薦,其所含抗氧化成分更多。
小貼士:這類油脂受熱容易氧化聚合,最適合做燉煮菜,用它們來油炸食品是不妥當的。用來日常炒菜也可以,但加熱溫度要控制,盡量別讓鍋冒很多油煙。
代表油脂:棕櫚油、椰子油、豬油、牛油、黃油等。
特點:飽和脂肪酸相當多,稍涼一點就會凝固,耐熱性最好。
小貼士:大多動物油脂含較多膽固醇,以豬油為例,平均每百克含膽固醇93毫克,不適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不建議多數人經常食用這類油脂,因為日常吃的肉類和奶類已經讓人獲得足夠的飽和脂肪酸。
喜歡吃各種酥脆食品的人注意了,美味的口感背后隱藏著大量的飽和油脂,最好少吃。
由此可見,沒有一種油脂是完美的,不必單戀一種油,應該經常從一、二、三類不同的類別中替換食用,根據不同耐熱性的油脂來做不同的菜肴。比如說,用棕櫚油和椰子油來做煎炒、爆炒食物;用花生油、菜籽油、精煉橄欖油做一般炒菜;用亞麻籽油、芝麻油、初榨橄欖油做涼菜等。
想健康吃油,請記住以下幾點
說了這么多,掌握了選油的原則及技巧,最終如何把減油落到行動上,6個妙招,行動起來吧!
1、選擇有利于健康的少油烹調方式,如蒸、煮、燉、燜、急火快炒等。
2、家庭使用帶刻度的控油壺或勺子取油,每日每人25-30g烹調油。
3、高溫烹調油、植物奶油、奶精、起酥油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每日不超過2克。
4、少吃或不吃油炸香食品,如炸雞、炸薯條、油條、油餅等;減少在外就餐頻次。
5、提防“隱形油”:如芝麻醬、油辣醬、花生醬等都富含油脂;加工類食品,如餅干、糕點、薯條、薯片、冰淇淋、披薩等也富含油脂。此外,堅果中的油脂也要防范,例如瓜子、松子、核桃、花生等,每日食用不能過量。
6、去掉脂肪層:吃肉的時候,不吃肥肉、不喝肉湯;雞鴨鵝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