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媽媽哺乳二三問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好發于育齡期女性,甲亢媽媽好不容易熬過了十月懷胎時服用藥物對胎兒影響的困擾,當孩子呱呱墜地后,又開始糾結服藥與哺乳的問題。下面讓我們來聽一聽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專業的臨床藥師怎么說吧。
1.妊娠期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維持治療的甲亢媽媽產后可以停藥嗎?
Graves是甲亢最常見的病因,產后由于免疫抑制解除、自身免疫增強,妊娠期控制穩定的Graves病可能會復發或病情加重,因此妊娠期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維持治療的甲亢媽媽,產后不宜自行停藥。
2.甲亢媽媽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期間可以哺乳嗎?
哺乳期常用的抗甲狀腺藥物包括丙硫氧嘧啶(PTU)、甲巰咪唑(MMI)。只有非常少量的PTU可以從母體血清進入乳汁,該劑量遠低于治療劑量,對母乳喂養的嬰兒沒有風險;與PTU相比,MMI的溶解性好,與血漿蛋白結合率低,因此,MMI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的量是PTU的4-7倍。盡管如此,甲亢媽媽使用中等劑量的PTU或MMI后,嬰兒的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或甲狀腺功能幾乎沒有差異,母乳喂養的嬰兒語言和智力并沒有受到影響,且也未見嬰兒發生粒細胞缺乏或肝病的報告。因此,甲亢媽媽服用低至中等劑量的PTU和MMI對母乳喂養的嬰兒是安全的。然而,考慮到研究人群規模相對較小,正在哺乳的甲亢媽媽如需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應權衡利弊,建議每日服用的最大劑量為:PTU 300mg或MMI 20mg;且基于PTU明顯的肝毒性,建議哺乳期首選MMI用于甲亢治療,在服藥3-4小時后哺乳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嬰兒的藥物攝入量。
3.哺乳期間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后嬰兒需要監測甲狀腺功能嗎?
研究顯示,哺乳母親每日服用最高20mg的MMI后,嬰兒的甲狀腺功能、生長及發育均正常,此時不需常規檢測嬰兒甲狀腺功能。當母親每日的MMI劑量>20mg時,應在1個月和3個月后評估嬰兒甲狀腺功能指標。2017年美國甲狀腺協會推薦服用PTU和MMI期間,在常規的兒童健康和健康評估中,僅需要監測的嬰兒的生長和發育,而不建議常規監測血清甲狀腺功能。因此,服用低至中等劑量的抗甲狀腺藥物時,不需常規監測甲狀腺功能;如使用較大劑量,需關注嬰幼兒甲減表現,如嗜睡、哭聲嘶啞、喂養困難等。若出現臨床癥狀,應監測嬰兒的甲狀腺功能。
4.甲亢媽媽哺乳期需要限制碘攝入嗎?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狀腺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參與人體的生長發育過程。碘缺乏或碘過量都會影響甲狀腺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導致甲狀腺疾病的發生。健康成年人的每日碘推薦攝入量為150ug。但由于甲亢患者的甲狀腺對碘的生物利用能力較正常人明顯增高,如再給予碘含量豐富的食物,將加重甲亢病情。因此,對于一般甲亢患者而言,需要限制碘的攝入。碘的攝入來源包括飲水、食物、加碘鹽及碘補充劑。然而,由于母乳喂養(尤其是純母乳喂養)的嬰兒碘的唯一攝入來源為乳汁,如甲亢媽媽限制碘攝入,則乳兒的碘攝入量不足,可能導致乳兒甲狀腺功能減退,進而影響智力發育。根據我國營養學會推薦,哺乳期婦女每日應攝入240ug碘,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為每日攝入250ug碘,最多每日攝入500ug碘。因此建議甲亢媽媽哺乳期(尤其是全母乳喂養期)在正常飲食基礎上,每日通過正常食用加碘的鹽及適當的含碘食物,如海產品等,約能每日攝入240ug碘,達到所需劑量。同時注意定期監測媽媽的甲狀腺功能,若有異常及時調整抗甲狀腺藥物劑量。
參考文獻:
1.2019年《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第2版)》
2.2017年美國甲狀腺協會《孕期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斷和管理指南》
3.uptodate《妊娠期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治療》
4.第17版《藥物與母乳喂養》
5.Lactmed數據庫:methimazole和propylthiouracil。
(圖片來自網絡)